提升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
构建冷链物流温度监控系统
鼓励冷链物流企业自建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建设冷链物流设施设备的远程监控系统,对冷藏保温库、冷藏保温车辆、冷藏集装箱内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记录,及时处置温度异常等情况,确保冷链物流运输环节温度控制“不断链”。
促进冷链物流信息互联共享
冷链物流企业应加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收发货人提供全程定位跟踪和温度监控服务,推进冷链上下游企业信息共享,实现订单处理、运输仓储、城市配送、结算等业务环节的有效对接,促进资源优化调度和业务协同。
提高行业监管水平
强化对冷链物流运输环节温度监控的监管
建立对冷链物流企业温度监控记录的抽检抽查制度,对温控记录、运单数据进行核查比对,作为**行业监管和企业信用评价的依据。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力量,引导形成运输企业和收发货人在货物交付、装卸、运输等环节的温度记录查验机制。
开展冷链物流企业服务和信用评价
制订发布《道路冷链运输服务规则》,引导企业建立完善以温度控制为核心的冷链物流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冷链物流服务质量和信用评价体系。开展冷链物流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建立与相关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联动共享机制,对冷链物流企业信用评价结果进行公示和联合惩戒。
健全完善相关政策
优化城市配送冷藏保温车辆通行管理
研究开展城市冷链配送需求量调查预测及冷藏保温车辆标识化管理工作,为科学配置冷链物流资源提供依据。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积极协调公安部门,调整完善城市配送冷藏保温车辆通行管理制度,合理规划冷链配送停靠装卸设施,推动实现配送车辆便利通行。
降低冷链物流通行成本
继续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引导企业按照相关规定运输鲜活农产品,确保冷链物流企业运输鲜活农产品依法享受“绿色通道”政策。
**措施
加强部门协同协作
健全完善部门协同机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行业监管的联动机制,规范冷链物流企业经营行为。在冷链物流用地、融资、税收、保险、通行等问题加强协调配合,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形成推进冷链物流发展的合力。
注重冷链物流人才培养
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国内外着名企业联合建立冷链物流综合培训和试验基地,加强冷链物流学科及研发中心建设,提高冷链物流管理和操作人员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标准制修订、服务质量认证、产品标识化管理、政策建议、交流合作、资质评定和人才培训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规范冷链物流企业经营行为,推动行业自律。
发展市场
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的持续变化,使很多专门的加工企业进入到农产品加工当中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中发展较快、总量较大的产业,企业也从以往的小型作坊发展到大型综合加工企业,为带动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这种大型的加工企业更加有能力联合大型冷链物流企业进行合作,并利用企业的资源联合各地仓储和营销点,辅助冷链物流的顺利进行,节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详见《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为主导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产品供应从以往的计划经济模式转向了市场经济,出现了很多的农产品市场,这些市场在当地**的干涉或自身发展下发展成为专门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根据自身的特点定位市场、创建品牌,随着制度和模式的完善和成熟,这些市场也成为了冷链物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通过运营商的运作,由下向上的将整个物流链条串联起来。先由市场将消费者的需求反馈给各种专门的供应商,供应商再将需求反馈给更上一层,也就是农户或相关加工企业,通过这种信息的交流促使生产商所生产的的产品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将各个环节的风险都降到了较低。另外,这种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的衔接点,在一定程度上,批发市场能够更加精准的掌控市场需求的产品种类和数量,也有能力对各个环节进行调度,确保产品能够在某个时间到达,并将产品派送到各个销售点,这样便可以更好的促进各个环节中的连接,减少产品缺货和积压现象的出现,将冷链物流的成本和损失控制在较低。占据着如此优势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了给上下游的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很多批发市场都发展了存储、批发、加工和运送为一体的系统服务,也成为一种重要的冷链物流模式。
以连锁超市为主导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超市在我国兴起的时间不长,初期的超市所贩售的东西和“百货商店”的产品没什么不同,但随着超市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更多人的需求,超市将生鲜农产品也纳入到了销售范围。超市中的农产品更加标准化,且超市里常设的冷链设备能够非常好的满足产品的需求,加工和包装也更加系统正规,所以受到很多消费者的欢迎。连锁超市在各个城市中的布点较多,能够及时将产品在超市内部进行调度,超市中成熟的促销手段可以较大程度的减少产品的积压,因此超市所占据的农产品市场份额也在逐年扩大。超市能够直接接触消费者,根据产品的销售情况和消费者对产品的反馈,超市对消费者的需求把握的非常准确,并根据这些数据及时的调整各种产品之间以及与上游供应商和生产商之间的调度。另外,在较大规模的连锁超市运营中,甚至可以绕过中间的经销商,达到和农户或生产商之间的对接,这样农户可以根据超市的需求进行种植,生产加工商也可以根据超市的调度进行生产和加工,超市则直接收购这些产品,这样的模式在大大降低风险的同时更能够提高各环节的收益,还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惠的价格,使产品的流通更加顺畅,提高效率。